首页 > 语文 > 十步一杀,千里不留行全诗

十步一杀,千里不留行全诗

时间:2023-05-15 来源:养娃家

  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出自唐·李白《侠客行》。全诗为: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。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嬴。三杯吐然诺,五岳倒为轻。眼花耳热后,意气素霓生。救赵挥金槌,邯郸先震惊。千秋二壮士,烜赫大梁城。纵死侠骨香,不惭世上英。谁能书阁下,白首太玄经。

语文2.jpg

  译文

  燕赵的侠士,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,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。

  骑着银鞍白马,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。

  他们的武艺盖世,十步可斩杀一人,千里之行,无人可挡。

  他们为人仗义行侠,事成之后,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。

  想当年,侯嬴、朱亥与信陵君结交,与之脱剑横膝,交相欢饮。

  三杯热酒下肚,便慷慨许诺,愿为知己两肋插刀,一诺重于泰山。

  眼花耳热之后,胸中之意气,感动苍天,可贯长虹。

 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,挥起了金椎,使赵都邯郸上下,都为之震惊。

  二位壮士的豪举,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。

 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,不愧为是盖世之英豪。

  要做人就要像他们这样的侠士一样,传名百代,为人称颂。

  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,白首著书,老死窗下呢?

  注释

  ①、侠客行:乐府旧题。行,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。

  ②、赵客:燕赵之地的侠客。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。

  ③、缦胡缨: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。缦,没有花纹。缨,系冠帽的带子。

  ④、吴钩:宝刀名。

  ⑤、霜雪明: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。

  ⑥、飒沓(sàtà):群飞的样子,形容马跑得快。

  ⑦、“十步”两句:言侠客剑术高强,而且勇敢。

  ⑧、信陵:信陵君,战国四公子之一,为人礼贤下士,门下食客三千余人。

  ⑨、“将炙”两句:朱亥、侯嬴都是战国侠士。朱本是一屠夫,侯原是魏都大梁东门的门官,两人受到信陵君的礼遇,成为信陵君门客。炙,烤肉。啖,吃。啖朱亥,让朱亥吃。

  ⑩、“三杯”两句: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,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。

  ⑪、素霓:白虹。古人认为,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,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,如“白虹贯日”。这句意思是,侠客重然诺、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。也可理解为,侠客这一承诺,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。

  ⑫、“救赵”两句:用战国信陵君救赵的故事。秦军围攻赵都邯郸。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,信陵君用侯嬴之计,窃得魏王兵符,朱亥锤杀魏将晋鄙,自将魏军救赵,遂解邯郸之围。

  ⑬、烜赫:形容声名盛大。

  ⑭、大梁城:魏国都城,今河南开封。

  ⑮、太玄经: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。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。

  赏析

  前人曰:借他人故事,浇自己块垒。李白这首《侠客行》亦当如是。这首古风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,对拯危济难、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。

  前八句描绘赵地侠客的形象与行为。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,从游侠的服饰开始写:“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”仅二十个字,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,但侠客的气势、风貌,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。“缦胡”的“缨”,“霜雪明”的”吴钩”,“飒沓如流星”的“白马”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,不仅具有典型性,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、慷慨之气,把物都写活了。乱发突鬓,身佩弯刀,白马银鞍,扬鞭疾骋,这是一幅粗犷英武的侠客肖像画。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用《庄子》典故,夸剑之锋利,诗未言杀何等样人,不过所谓侠客,总是杀不义之人,为人报仇之类。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”是侠客解人之难不求回报的节操。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、不图名利、尚义气、重承诺的高尚人格。

  在渲染侠客精神后,“闲过”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,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“明主”联系起来。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“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,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靖一”的政治抱负。

  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。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,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,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,许下比五岳还重的诺言。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,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,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,侠骨传香,不愧为当世英雄。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“二壮士”,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《太玄经》的扬雄辈,无情地加以蔑视:“谁能书阁下,白首《太玄经》?”(译文:谁能学扬雄那个儒生,终身在书阁上,头发白了,还在书写《太玄经》。)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。

  李白《侠客行》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,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,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,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。

  创作背景

 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李白游齐州时。《乐府诗集》卷六十七列于《杂曲歌辞》。郭茂倩于张华《游侠篇》前序云:“《汉书·游侠传》曰:‘战国时,列国公子,魏有信陵,赵有平原,齐有孟尝,楚有春申,皆藉王公之势,竞为游侠,以取重诸侯,显名天下。故后世称游侠者,以四豪为首焉。’(译文:由此列国间的一些公子们,如魏国的信陵君,赵国的平原君,齐国的孟尝君,楚国的春申君,都凭藉王公贵族的权威,竞相成为游侠,以解赵国平原君被秦兵围困之急。他们都因为以诸侯间的关系为重而名扬天下。那些握腕而游谈的侠义之士,都以信陵君、平原君、孟尝君和春申君这“四豪”为领袖。)后世遂有《游侠曲》。魏陈琳、晋张华,又有《博陵王宫侠曲》。”萧士赟说乐府侠游二十五曲中有《侠客行》。太白《侠客行》乃拟晋张华《游侠篇》所作也,以表其对袂士嫉恶如仇、乐于助人、言必信行必果的向往之情。

 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,这与全国经济繁荣、城市商业兴旺、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,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(陈寅恪《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》)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、尚任侠的风气。李白少年时代,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,因此,他自幼除勤苦读书“观百家”外,“十五好剑术”(译文:十五岁爱好剑术)(《与韩荆州书》),“高冠佩雄剑”(我那时戴高冠佩雄剑)(《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》),甚至,一生都不离剑,堪称是“文武不殊途”(译文:学文的和习武的道路是不相同的),兼备于李白一身。李白青年时代曾“托身白刃里,杀人红尘中”(译文: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,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)(《赠从兄襄阳少府皓》),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,然后功成身退。这首《侠客行》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。

  作者简介

  李白(701—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、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有“诗仙”之美誉,与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其诗以抒情为主,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,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,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,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。诗风雄奇豪放,想像丰富,语言流转自然,音律和谐多变,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,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,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。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三十卷。

猜你喜欢

友情链接

终端库 高起点 艺考网 育路教育网 招生信息网 考研网 阅读力 工作心得 艺考知识 在职研究生 帮考网 留学知识 职业教育 汉语拼音 天气新闻 天奇生活 高考学习 在线学习 紫微黄历网 时间校准 雅思英语 托福学习 出国留学 考研辅导 学历提升 星座网